他们说北流是百香果之乡——
本来小微是不信的。北流虽然名声在外,可是最出名的是建筑和陶瓷啊!直到前几天北流开了个首届百香果产业电商峰会——

北流市副市长温道忠发言提到——
北流不仅是广西的工业强市也是农业大市,百香果种植面积3万多亩,是广西种植最多的县级市;电商销售百香果排全国第一,占据全国70%的百香果网销份额;百香果深加工排全国第一,有世界最高速的每分钟1200罐的百香果饮料生产线。
厉害了我的北流!这妥妥的就是一条从种植——销售——深加工都具领先优势的百香果完整产业链啊!
“遍山百香果,遍城电商哥”的北流百香果种植户代表、电商代表以及深加工商代表们在会上共同提出了他们的新目标——
创建“中国百香果之乡”
申请百香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创建“中国百香果产业城”
“广西省级富硒百香果示范区”

北流市电子商务协会会长潘宗林通俗地诠释了北流电商们的梦想——
“我们的口号是:哪里有网络,哪里就销百香果!哪里有饮品店,哪里就有百香果汁!”
其实,关于北流百香果的产业发展历程,就是一个真实精彩的好故事。果农代表覃振海的五字诗发言浓缩了这一过程——

北流百香果,历经艰辛多;
三十年沧桑,困境今冲破。
产业成果煌,功归电商哥;
宏邦产果汁,全国畅销货。
百香果之乡,全民享成果;
地理标志立,誉响笑呵呵。
——覃振海
果农的故事——
北流的果农在三十年前就开始种植百香果,因为百香果营养全面,种植简单,产量高,病害少。如今百香果种植面积3万多亩,为全广西最大种植规模。但是鲜果保存期短,2013年前网上百香果并未形成销售热潮,北流百香果销路难价格低。
此后,一群群年轻人返乡创业,把百香果当成助农网销的主攻方向。3年多过去了,200多家北流年轻电商共同占据了网上百香果鲜果销售的70%市场,百香果收购价格由过去每斤5角至1元,甚至无人要升到现在每斤2至5元,最高达8元,大大增加了果农收入。
百香果深加工企业广西宏邦食品公司的建成投产,更为果农解决了后顾之忧。即使鲜果滞销,也可及时销售给饮料厂进行果汁加工,免除烂果担忧。

电商的故事——
2009年,北流平政创业青年——北流醉香果业公司董事长谭军开始尝试在网上销售百香果鲜果,几周后的一天上午成功销售出第一单,成为全国第一个在网上销售成功百香果鲜果的电商卖家。
2016年,据玉林市政协调研报告显示,阿里巴巴、淘宝等网站统计百香果鲜果订单70%出自北流,网销鲜果大告成功,北流百香果销售电商团队已有200多家。

2016年10月,北流新圩电商哥杨兴忠创下日销12000斤百香果鲜果的全网单日销售百香果新纪录。换句话说,全国网销百香果鲜果的单日销售冠军就是咱北流电商哥!

百香果汁的故事——

北流有广西一流的果汁加工基地,拥有世界最高速的每分钟1200罐的百香果饮料生产线。广西宏邦食品公司投资4.8亿元开办百香果深加工基地,并在5年前就已经投产,其投入百香果汁制品资金、规模之大,打造百香果行业第一品牌的决心之大国内少有。
广西宏邦食品有限公司的掌舵人——黎庆宏董事长是北流人。即使不经商,黎庆宏也是国内外知名的易拉罐饮料生产线制造专家。他自主研发和生产的易拉罐饮料生产线是目前世界上最高速的饮料生产线。

由于专业出众,黎庆宏在海南先是成功开办一家专门生产易拉罐饮料生产线的制造工厂,后来才回到家乡创建了宏邦食品公司。其海南工厂生产的先进生产线,目前除了宏邦食品公司的百香果饮料生产线在用,国内众多品牌如王老吉、银鹭八宝粥和雀巢咖啡也在使用。

黎庆宏说,敢想敢做的北流人从种植规模达到3万多亩的百香果基地,涌现日销量达12000斤的中国超级百香果电商,到宏邦工厂大规模的终端产品的生产,都是全国独一无二、具有地方特色的规模产业系统。
2016年,北流位居广西经济实力综合竞争力强县第一位。继中国日用陶瓷之乡、中国荔枝之乡、水泥之乡、建筑之乡、水稻高产之乡、世界铜鼓王的故乡之后,你觉得,北流离创建“中国百香果之乡”的目标还远吗?
(信息来源:广西日报)
“凡是我右手会写的文字,我的左手都能不假思索地写出来,而且是反着写,不用苦练,随时能写出来。”今年50岁的陈东自信地对记者说,并向记者展示了他令人称奇的天赋技能。只见他左手书写时,笔划是从右向左写,横、竖、撇、捺、钩,笔法行云流水,字体工整饱满,而且是一气呵成,无需逐字研究琢磨。44 个字的《卜算子·咏梅》3分钟不到便酣畅淋漓地跃然纸上。
“本来我是个左撇子,左右手都用得很顺当。”陈东回忆说,大概在初中的时候,他无意中发现自己能很自然地用左手写反字,一点儿也不吃力,便兴高采烈地向父母展示了一番,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他的父母像许许多多的家长一样,一心只希望孩子的学习成绩好,能考上好的大学,哪里会想到这是孩子的特别技能,要去好好地引导培养。
虽然得不到家人的支持,但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陈东在练
习写字的时候,偶尔也会忍不住用左手练习一下反写文字。“身怀绝技,无用武之地啊,身边很多朋友也都知道我能自然流畅地反写文字这一技能,但是并不感兴趣。”陈东告诉记者,他读书时在班会上以及参加工作后在单位搞活动时也不忘展示一下这一技能,可当时
大家只当作一场特技表演而已。
2010年后,陈东开始练习毛笔书法。但让他倍感惊喜的是,随着右手书法水平的提高,左手反写的水平也在同步提高,他开始重视自己这一与生俱来的技能。可是反写书法与正写书法从观赏的角度来看区别不大,如何让大众接受反写书法的艺术存在,而不被看成是宣纸上的“杂耍”表演,成为陈东日思夜想的难题。
一个关于鼻烟壶的电视纪录片打开了陈东的思路,片中介绍鼻烟壶的的内画和内书令他茅塞顿开。陈东介绍说,当时他立刻找来光滑的平面玻璃用来写字,但发现墨汁会凝聚不匀,又换了磨砂玻璃来尝试。“磨砂玻璃表面比纸张硬涩,而且不会像宣纸那样渗染,写字的难度更大。”陈东明白这一点,但他觉得没有比这更好的反书载体了。他坚持练习了很久,才适应笔头与玻璃接触的力度和墨汁的浓淡,终于能在其上自如地写出一手漂亮的反字。
经反复试验,陈东用传统的笔墨反写于磨砂玻璃上,并用玻璃色漆予以衬封,不仅视觉效果特别好,而且还解决传统书法收藏遇到的潮霉虫蚀等困扰,使其得以长期保存,是现代工艺与传统书法的完美结合“这些直接写在玻璃上的字,和写在纸上再隔着一层玻璃的字对比观看,你会发现它特别清晰,墨色立体,字体鲜活灵动。”陈东说。
![40H$F]`SIQU1E3_L9(Y8D}F.png 40H$F]`SIQU1E3_L9(Y8D}F.png](http://www.jmzgo.com/upload/image/ueditor/20161230/6361873149121146641244873.png)
![ALUJJ`Y%]8QRVOWI3KU{HAA.png ALUJJ`Y%]8QRVOWI3KU{HAA.png](http://www.jmzgo.com/upload/image/ueditor/20161230/6361873150651516453017948.png)

“二次作业风险如何管控?”
“端子箱如何考虑防潮?”
“如何引导班员的学习方向?”
……
“谢谢考核组提问,我认为,二次作
业风险管控:一方面要从员工意识上考虑,也就是要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第二方面是技能水平要同步提升;第三方面就是管控好执行的过程……”这是12
月27日,玉林供电局对助理技能专家张海进行三年任期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的现场,张海正在从容地回答考核组提的每一个问题。
此次考核,主要通过业绩考核和360度测评对技能专家进行多维度评价。一方面由技能专家先对任期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任期内技能岗位履职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效 、本专业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整改意见、下一步工作计划及本专业技能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10分钟的个人述职。业绩考核组再根据技能专家个人
述职内容及任期履职材料,围绕履职能力、职业素养等维度进行提问。最后业绩考核组根据技能专家的述职、任期履职、答辩情况客观的进行评分。另一方面由职能管理部门主任、专责及变电管理所领导、专
责、班站长、班员进行360度测评,主要围绕职业素养、履职能力、敬业精神和个人贡献等维度进行评价打分。
通过考核,不仅检验技能专家履职情况,同时可以充分发挥技能专家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技能专家主动攻关专业热点难点问题,为玉林供电局的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创造性的工作,着力提升技能水平。
2016年12月30日,动车来了!
总有那么一群玉林人,他们心底一直藏着一个动车梦,他们喜欢看列车的钢轮不知疲倦地飞奔,享受列车旅途的风景,沉迷于列车的每一个符号,他们满怀期盼,翘首以盼地等待这一天的到来。今天动车如约而至,终于他们圆梦了!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倾听他们与动车的特别故事。
高彩勋:焦灼的等待

一头白发的高彩勋,是一位家住玉林火车站旁的80岁老人。高老是玉林邮电局退休职工,年轻时因为工作需要常年往返于玉林南宁之间,而火车就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我记得很清楚,黎湛铁路是1955年7月1日全线建成通车,那时候火车几乎站站都停靠,跑一趟南宁都要耗费近8个小时。”提起穿梭在黎湛线上的那些日子,高老还记忆犹新:“现在好了,玉林终于通动车了,乘车环境也得到了提升,不仅车厢环境比以前好了,而且座位也很舒适,主要是便民设施也很多。”
他说,几年前,就听说玉林的很多个城市都通了动车,然而当时看着玉林的火车站还是一片安静,他心里也非常的焦灼,今天,他终于等到了动车开进玉林火车站的那一刻。当他坐在动车上的时候,他显得尤为激动,他自豪地向各路记者展示他的动车票,他说他老了,已经80岁了,今天也是第一次坐动车,能够在自家门口就能坐上舒适,快捷的动车,以后想去哪里都方便多了。
马君晟:笔尖上的躁动

![9WR2@F%]H5TE@0~CGF_U@V3.png 9WR2@F%]H5TE@0~CGF_U@V3.png](http://www.jmzgo.com/upload/image/ueditor/20161230/6361873254238837022024453.png)
12岁的马君晟是玉林古定小学的学生,从小他就对铁路交通有着浓厚的兴趣。今天他特地请假来体验首趟玉林至南宁的动车。在动车上,他给我们展示了他用水性笔画的玉林火车站还有他抄录的玉林火车的车次!这本厚厚的笔记对他来说非常的珍贵,笔记里有他密密麻麻地抄录着玉林火车站的火车车次,非常地详细!每一笔都是出自马君晟之手,每一笔都饱含着他对玉林火车站的热爱,对玉林动车的关注。
白龙:最真实的声音

白龙,玉林博白县人,玉林师范学院老师。白龙从小在南宁长大,他说以前,回一趟玉林老家,想到能回来见见亲戚朋友,心里本来是很高兴的,但是一想到要搭乘火车,旅途上的时间很长,火车环境也不够好,加上逢年过节行李也多,难免都会有些扫兴。
今天玉林终于通了动车,他心里也是感慨万千,看到家乡发展越来越好,心里也由衷的高兴。坐在首趟玉林开往南宁的动车上,他感觉到动车的速度很快,环境也非常的舒适安稳。他说,玉林通动车对玉林乃至全区都是一次突破,打通了全区的经济联系,好的开始,必定会为玉林进一步的发展打通新的丝路。
突围视觉:镜头里的自豪
突围视觉(以下简称突围哥)是一位摄影师,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玉林人。作为玉林日报社选中的10位幸运粉丝之一,今天早上7时左右,突围哥就早早地来到了火车站,当然还带上了他的装备。我们说,发车时间9时35分呢,你怎么来这么早。他笑笑说,今天是特别的大喜日子,玉林有动车了,就想早点来看看。尽管是还有2个多小时的漫长等待,但冯涛丝毫不觉得烦闷,因为他一直都忙碌地用镜头记录着因为动车到来的火车站新变化。
在搭乘首趟玉林至南宁的动车上,突围哥也一直用镜头记录着旅客们的欢声笑语,此刻突围哥把他们的自豪兴奋都定格在他的镜头里。
搭乘首趟玉林动车的旅客们今天都显得尤为激动和兴奋,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和动车的故事,透过照片里兴奋的笑脸,我们似乎能听到他们心中圆梦的声音。
旅客与“黎湛电气化改造贵港至玉林段开通运营”纪念章合影。↓↓

陆川籍的旅客向我们展示她南宁至玉林的动车票。↓↓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乡或者自己所在的城市越来越好,不管在玉林这座小城市从事什么工作,我们的身心都会牵挂着对玉林这座城市发展的愿景。动车的到来,让我们每一个身在玉林的人看到了未来的曙光,动车梦想已经起航腾飞了,祝愿玉林越来越美好!
图片来源:玉林日报社全媒体